加载头像

唯有爱是生命的归宿

说到价值观,首先从对人性的初步锚定说起,人性本善?人性本恶?

生长的环境,儒释道的价值观伴随着成长,人之初,性本善。

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,有善有恶是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—王阳明

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”心的本体是没有善恶,“有善有恶是意之动”有了善恶是因为意念动了,

“知善知恶是良知”是王阳明认为人本身具备天生知道善恶,如“恻隐之心”“是非之心”,强调于天性的知道;良知乃天赋的知道,良能乃天赋的能力。

“为善去恶是格物”就是要格物至知,消灭蒙蔽在人心头的欲望和心动,让人心中本来存在的天理显露出来,本性的善显明出来,才能到达至善,君子明明德,止于至善,从而致知。
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–六祖慧能,人生不单执于我执,贪嗔痴恨爱恶欲,六道轮回,生死流转,心无挂念,无有恐怖,皆为虚空。
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——老子 《道德经》–天人合一之境,方显自由之终极。

儒释道之法,或 强身法门,存天理,灭人欲;或 超脱现实,遁入空门,远离尘世;或 ‌上善若水,无为而治,终极止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
于现世忽,人人平天下,则众生皆苦。归宿于空门,人类社会,万径人踪灭。

那么,人这一生的追求和价值在哪里??

哲学家帕斯卡《思想录》中说:“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,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;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。因此,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。我们周围的世界广阔无限,但都比不上最渺小的人类所具有的精神,因为精神能够认识一切事物,包括反思本身,但是物体却不能做到这一点。”

人如此独特,造物者为啥创造我们?

我们从哪里来,将要归向哪里?

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阳明先生、朱熹、、、先人告诉我,别多想,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你的志向!!

佛祖告诉我,不要执着于此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摒弃一切才能得大智慧,才能超脱和解脱!!

而这一切,在《圣经》中,我找到答案,这答案如此实在和美好。

“我原生于伊甸园,犯了罪,亏欠了天父的荣耀,找不到回家路,而主耶稣背起十字架,呼唤着,归来吧,孩子。”

avatar
status
Announcement
欢迎来看我的博客鸭~
Categories
引用到评论
随便逛逛博客分类文章标签
复制地址关闭热评深色模式轉為繁體